文\陈白羽
无数次经过海口骑楼老街,我都会被街道两旁众多的牌匾所吸引。当我第一次用审美的眼睛看这些牌匾时,就像开启了一个新视界。看似简单的牌匾,背后都蕴含着深厚的传统和文化。
牌匾,也称匾额,简称“匾”或者“额”,往往高悬于建筑物上部,也被称为建筑之眼。牌匾作为中国传统建筑中的重要构件,兼有审美和实用的功能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上的老字号牌匾。资料图
牌匾与书法
最初,匾是扁表,即悬挂于门户之上的一种书写,意为向公众宣示某种文告,后来演变成在建筑的门户上题署名号。
宋人张择端的《清明上河图》是记录北宋晚期都城汴京市民生活场景的杰作,为我们了解宋代的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了生动的视觉资源。《清明上河图》中的一家店铺特别醒目。店铺上方横向悬挂着“赵太丞家”的匾额。匾额书法为楷书。两旁竖立着“治酒所伤真方集香丸”“大理中丸医肠胃冷”的牌子。太丞是医官名,可知这是姓赵的医官家开的医药铺。离赵太丞家不远处还有一家客栈。客栈的竖立牌匾上用大字楷书写着“久住 王员外家”。这种突出经营者身份的牌匾,无形中也起到了让人信赖的作用。
在宋代,牌匾已经普遍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。特别是在商业街区,商家在店铺门楣之上悬挂牌匾,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,商铺牌匾上的书法也越来越丰富,融合文字传达商业信息。人们在静观牌匾时,具有了消费者和审美欣赏者双重身份。
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上的老字号牌匾。资料图
骑楼与牌匾
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两旁的商铺都挂有牌匾。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,大多数牌匾都直接镌刻或雕塑在建筑之上。这种用石灰塑成或雕刻在石灰墙上的牌匾,被称为灰塑牌匾。海口沿海,气候特点是夏热冬温,雨热时多,季风明显。灰塑牌匾耐酸、耐碱、耐高温,经得起日晒雨淋,可长时间保存。
中山路上骑楼建筑数量众多,临街商铺林立。民国时期,这一带是我国最南端的重要通商口岸。这里除了商铺,街上还有邮局、银行、酒店、戏院、公司、会馆等,是一个比较成熟的商业区。“中央银行”“交通银行”“中南行”“平安银行”“梨园”“五邑会馆”“五峰庄”等牌匾就是历史的见证。几家银行都是楷书题匾,端正规整。“梨园”是用石灰塑成的牌匾,白墙黑字,特别醒目。二字笔力沉雄,结构稳健,是颜真卿书法风格。“五邑会馆”是在石灰墙面上阳刻而成,也是颜体楷书风格,结字匀称大方,字里行间见英风豪气,稳健之中见洒脱。“五峰庄”三字是楷书灰塑,用笔厚重,以中锋为主,圆润遒丽,结体落落大方,自带一股风雅气息。
海口中山路骑楼老街上的老字号牌匾。资料图
街道两旁偶见隶书牌匾,“邮政”清整方健,典雅端庄;“陈记”劲健虚灵,俊迈飘逸;“源丰隆”遒劲浑厚,舒展沉稳;“悦丰”疏朗挺拔,貌丰骨劲。
中山路上的牌匾,书法风格相对稳定统一,都是以端正的楷书、行楷、隶书为主,笔画粗细变化不大,布白均衡,大体上是追求平正、典雅的中和之美。这既可以反映出建筑主人的行为准则要求,也与骑楼建筑的端庄稳重气息相符。
中山路的牌匾集中在一个街区中,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。这些店铺的“字号”在此代代相传,大多数店铺经营虽然与艺术行业无关,但因其牌匾书法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,使得这条街有了区别于普通商业街区的特殊性。这些字号牌匾对于美化空间、保留和存续文化记忆具有重要意义。
关键词: